2022年2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利用四年时间全面查清我国土壤质量家底。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土壤重金属污染便是其中之一。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析手段有很多,原子荧光法、火焰/石墨炉原子吸收法、ICP-OES、X射线荧光法及ICP-MS法等等,为助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德国耶拿今日整理分享这篇干货,主要为大家解答在火焰/石墨炉原子吸收方法测土壤中的重金属时一些常见的困扰。
01 土壤前处理消解样品为什么要消解到澄清透明?
由于土壤中的元素在酸消解过程中,浸出能力不同,有的元素容易浸出,比如Cd,使用半消解(不完全消解)测试结果也是比较准确可靠的、Hg元素使用王水水浴加热防止元素损失;但是有的元素很难浸出,或包裹在土壤硅晶体中或本身为惰性元素,很难与其他试剂发生化学反应,比如钽和铌,需加入里硫酸还能将其溶出。所以要根据测试元素的特性,选择消解方式。但是在测试元素种类较多且元素性质相近的情况下,应将样品消解到澄清透明,以免后续再次消解。
02 有没有不消解就可以分析土壤样品的方法?怎么做的?
对于含量较高的元素(0.0X%以上)的元素可采用XRF测定,此方法可测试浓度范围大、对样品无破坏性,可快速了解未知物的组成和大概含量,但是灵敏度不高,痕量元素的分析依然很难准确。对于痕量元素的测试,可采用原子吸收固体直接进样技术直接分析土壤粉末,无需样品前处理,可避免土壤消解过程时间长、试剂使用消耗大,易污染元素空白难以控制的问题,更加简单高效地完成做样分析。
03 原子吸收测定土壤中的Cd需要注意些什么?灰化及原子化温度怎么样进行设置?
需注意以下几点:
(1)前处理宜采用半消解法或微波消解法,避免加入高氯酸,高氯酸的加入易和待测元素在灰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造成损失,使得测试结果偏低;
(2)由于土壤基体复杂,为提高灰化温度,降低基体干扰,应加入基体改进剂。一般采用0.1%硝酸钯或1%磷酸二氢铵,或两者混合基改。加入基体改进剂后,灰化温度和原子化温度应适当提高,灰化温度可由最初的250℃提高至600-800℃,背景信号大大降低,原子化温度也应相应提高至1700-2100℃。若样品含量较高,也可通过样品稀释降低背景干扰。
(3)由于Cd为低温元素,且土壤基体非常复杂,可使用平台石墨管测试。在升温过程中,由管壁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加热样品,升温更加温和,更容易达到管内热平衡,可推迟背景的信号的出峰时间,使得元素峰的背景干扰更小。
04 当石墨炉分析空白测出来很高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
(1)、判断仪器石墨管是否是有上次样品残留导致,或是石墨炉腔体不干净导致。
解决:清洁石墨炉腔体,空烧石墨管,并通过测试空气,验证仪器本底信号在比较低的水平。
(2)、判断是否是使用的试剂纯度不够导致导致空白信号值高。一般测试土壤中的Pb和Cd元素时,试剂使用国药优级纯即可,但是要测试低浓度的Cr元素时(ppb级别),应注意尽量使用纯度更高的试剂。解决方式:换纯度更高的试剂进行消解。
(3)、判断是否是由于过程污染导致。
解决:对实验使用的容器、移液管等玻璃器皿,需使用20%HNO3浸泡至少24h,后用超纯水清洗干净后使用,最大程度避免器皿残留沾污。或是采用一次性刻度离心管,也避免此类问题。注意,由于玻璃中主要成分含有大量的钙、钠、镁、硅等元素,所以在低浓度样品配制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使用玻璃容量瓶,防止容量瓶浸出,使得空白增高。
05 AAS当碰到样品测定加标回收率不佳时怎么解决?
(1)确定实验设计是否合理:确定样品加标浓度是否合适是否匹配样品本身浓度,以及是否达到仪器的方法检出限。一般样品的加标浓度应该在标准曲线范围内,并且满足仪器方法检出限前提下,和样品本身的浓度相近测试最为准确,例如,土壤样品某元素浓度为0.5ppm时,加标浓度最好也在0.5ppm左右,加标0.1ppm可能达到回收率不佳的结果;
(2)确认实验操作有无失误,比如检查移液枪是否有沾液现象,或移液枪不准确;
(3)确认仪器进样过程正常,石墨炉进样针无挂液、火焰进样管无污堵等情况;
以上问题确认无误后,判断是否是仪器方法的问题:由于土壤样品基体复杂,待测元素易与其他组分发生化学作用,影响测试元素化合物解离及原子化,所以需要对仪器参数进行优化:
(4)火焰法方法优化:
a、可优化样品的燃助比、燃烧头高度,让样品中的元素尽可能完全原子化;
b、可适当添加释放剂和保护剂消除干扰,例如,在空气乙炔火焰中,磷酸根会对钙产生干扰,可通过加入氯化锶、氯化镧等试剂消除磷酸根对钙的干扰。优化仪器条件和实验方法后,再进行测试;
c、可采用标准加入法测试,消除由于标准溶液和样品基体差异造成的数据偏差,若样品数量多,且种类一致,也可采用标准加入校正法。
(5)石墨炉方法优化:
a、可优化样品的灰化温度和原子化温度,结合吸光度值和谱图共同判断,基本原则为灰化温度为在保证待测元素不挥发损失情况下,尽可能提高灰化温度尽可能去掉样品共存基体,减少背景吸收,原子化温度为在产生最大信号时的最低温度确定为原子化温度,有利于延长石墨管使用寿命。
b 、可适当添加基体改进剂,使得灰化温度提高去除更多的基体,减少背景干扰。
c、 可采用标准加入法测试,消除由于标准溶液和样品基体差异造成的数据偏差,若样品数量多,且种类一致,也可采用标准加入校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