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透露,车内空气质量有标准无执行的尴尬即将终结,目前环保部门正准备对《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进行修订,预计2015年将出台乘用车内空气质量的强制标准。
现标准仅是“指南”
环保部国际标准司标准处处长裴晓菲日前透露,我国于2012年3月1日发布实施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已实施1年多,通过1年多的实施情况看,该标准目前可能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个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该标准是否应该强制性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该标准当中只规定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甲醛、乙醛等8项污染物;第三个问题是关于车内污染物的检测方法的问题。”
据了解,影响车内空气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指汽车内饰产品和化工产品。内饰产品就是塑料、橡胶、纺织面料;化工产品指的是胶类。裴晓菲还透露,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已经列入2014年标准制定计划当中,初步考虑是把“评价指南”几个字去掉,就叫乘用车内环境质量标准。环保部门还将与质检总局协调,通过控制汽车产品的质量标准来改善车内空气质量。“比如缺陷汽车的召回,同样可以覆盖车内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健康危害,让污染严重的车辆强制召回。”
推荐标准有望上升为强制性
去年下半年300名车主投诉梅赛德斯-奔驰C级车内甲醛超标4倍的事件,以及今年3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奥迪、宝马和奔驰车内使用的阻尼材料污染车内空气等事件,引发外界对车内空气质量广泛关注。
调查显示,多达90%的人士认为政府应该立即出台车内空气质量安全的强制性标准,因为这事关民众健康,刻不容缓。
在各方呼吁下,《指南》规定标准上升为强制性标准,即将成为现实。南都记者从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获悉,车内空气质量有标准无执行的尴尬即将终结,目前环保部门正准备对《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进行修订,预计2015年将出台乘用车内空气质量的强制标准。
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透露,新的强制标准将对车内空气质量的监测方法进行完善,使其更接近于车辆的实际使用状态。宋广生指出,乘用车的空气质量监测方法是让车辆密闭16小时,在温度25℃的条件下检测污染物浓度。实际上,一些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25℃时不一定显现出来,尤其夏天车内污染物浓度更高。另外,新标准还将增加污染物的监测种类,在现有推荐性标准监测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8种物质的基础上进行扩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