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本市二级以上好天气数为304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3.3%,名列全省第一,超出全省平均二级天数103天。
市环境监测站负责人刘金钟说,近年来,我市环境空气质量逐年提高,“大同蓝”成为大同对外宣传、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优势品牌。与此同时,我市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精细化管理新阶段,加大力度呵护“大同蓝”。
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禁燃区”建设,增加集中供热比率;持续加快工业窑炉和燃煤锅炉技术改造,推动“煤改电”“煤改气”工程;继续加大“散乱污”企业整治力度,年内完成大同市建成区环境空气网格化在线监测系统(126个微型站)建设任务,通过精细化监测为网格化监管及靶向执法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保住“大同蓝”。
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随着我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大,现有的6个国控大气监测点位环境监测仪器数据已不能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市区的空气质量现状及污染特征。市环境监测站负责人刘金钟表示,网格化精细布点监测后,经大数据实时统计分析,通过移动APP及时将污染状况、来源推送至监管终端。通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及时预警提醒与反馈,经由点到面的监管,加上视频拍照,结合企业在线监测,能有效杜绝企业偷排漏排现象的发生,为网格化环境监管提供技术和证据支撑,解决现实工作中污染排查困难、进展缓慢的现状。
同时,通过网格化长期连续大面积的检测以及大数据综合分析,可详尽地反映本地区的大气污染特征和变化规律,解决污染从哪里来、如何转变、如何防治的3个核心问题,为政府部门制定长期治理规划,有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精确施策提供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