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代表前往浦东开展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调研时,部分来自基层的代表反映,目前卫生部门公布的非法食品添加剂目录中,近半缺乏食品安全检测标准。
众所周知,非法食品添加事件是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和盲点,从三聚氰胺、苏丹红、工业明胶到牛肉膏、羊肉精,每个牵动着民众的神经,谁也不知道吃到自己嘴里的,到底有没有危害,美食变成了毒药,这让有着非常浓厚非常悠久的饮食文化的中国,情何以堪!近几年,食品安全的“亡羊”不少,我们的“牢”虽然也不断地补了起来,比如,加强了监管力量,成立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修正了刑法,食品安全犯罪最低将被判处有期徒刑,直至死刑等。但是,我们的食品检测标准,却没有与时俱进。卫生部门发布的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公告中,对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种类有了明确规定,但禁止添加的物质中近一半没有相关检测标准,着实令人担忧。
我认为,食品安全检测标准,必须与时俱进,科技发展越快,能够欺骗食客味蕾眼球的添加剂就越多,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食品添加剂都在不断的发展,我们国家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有什么理由停滞不前呢?
第一,食品检测标准的制定权,必须归到更加权威更加公正的部门。这些标准关乎到大于天的食品安全问题,不能说是几个领导几个官员坐下来一拍屁股就能写出来的,一定要相关的高校、研究院,经过多方实验和验证,用数据说话,用数据来得出相关的标准,这样的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才能让人信服,才能让人安心。
第二,建立严密的食品安全标准检测机制。食品检测标准,应当随时更新。规定禁用的添加剂,体现出对公众食品安全的应有担当,而且要随时查实风险,修订检测标准,出台禁用规定。
第三,改事后监管为主动检测。在食品安全的问题上,“马后炮”是要不得的。而只有加强检测能力,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硬件水平,才能更好的执行政策法规。比如,日本能对四百种农药残留物进行检测,而我国只有检测数十种农残的设备能力,这如何能做到日常检测,如何能保证民众的食品安全呢?这种现象一定要尽早改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我们国家和民族已经付出了很多沉重的代价,今后,必须构筑食品安全“防火墙”。首当其冲的是,要尽快制定更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标准,从传统的偏重事后监管变为事前预防,从临时抽检变为日常检测和定期抽检相结合。若能落实,一定可以缓解老百姓当下的食品安全焦虑。不然,食品没有检测标准,谁还敢吃?
(责任编辑:金利同建c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