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第18个现行税种,亦是首部专门凸显“绿色税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环境保护税法》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以税收杠杆为核心,让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加速绿色转型,让清洁企业得到重生,开创中国“十三五”时期环境治理的新格局。在众多环保资深人士看来,这是积极推行环保税法的题中之义。
其中,环保税采取“税负平移”的立法原则,从排污费“平移”至环保税,征收对象与现行排污费保持一致,分别对大气污染物、水污染、固体废物、噪声四大类别对象进行税费征收。但与此前排污费制度不同的是,环保税法对具体税额予以了明确要求:诚如大气污染物每污染当量1.2—12元;水污染物每污染当量1.4—14元;固体废物按不同种类,税额为每吨5元至1000元不等,其中危险废物为1000元/吨;工业噪声按超标分贝数,每月按350元至11200元缴纳。
在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额标准等要素均维持不变之余,环保税亦增加了税收减免这一“福袋”:纳税人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低于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百分之三十的,减按百分之七十五征收环境保护税;低于百分之五十的,减按百分之五十征收环境保护税。这也就意味着,企业污染排放成本越高,应缴纳税额将相应地水涨船高。显然,随着环境监管不断加码、环保税杠杆作用日渐凸显,排污企业从被动排污转向主动治理的格局亦有望逐步明晰。
“不给企业增加负担,这是环保税法这一顶层设计的出发点。”在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看来,环境税实则是对不同的企业进行“甄别”,以至于分化,即由于环保税造成的环境成本差异,将对市场整体进行深度整合,高品质供给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了,与之相对应的将被挤出市场。尤其是占用环境资源多的高污染企业,将在环境治理背景下面临“生死大考”。
从企业角度考量,短期看,治污确实会增加企业成本;但就健康良性发展而言,企业承担的环境成本,将会逐渐被绿色竞争力取而代之,并以此间接提升清洁生产企业的市场话语权。一方面,减少排污量、实现产业链清洁生产,企业将主动扩大受益范围,大幅降低环保税支出、实现企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另一方面,持续发力节能环保转型升级,在降低排污浓度之余亦能减少企业成本,进一步迎合时代趋势与产业周期发展。
更为利好的消息是,随着环保税开征在即,诚如工业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膜技术、危废处理等工业污染治理细分领域,企业减排数据将是决定企业是否能享受政策红利的关键,即以客观真实的监测数据为前提,安装环境监测仪器以及引进第三方监测服务将成为众多企业的首善之选。显然,具有高标准环保专业技术的监测企业将迎来新一轮市场契机。
据《中国环境报》此前报道,目前全国有600多万个固定污染源,而污染源监测主要由排污企业的监控构成,如果每家企业每年花费15万元进行监测检测,那么一个1万亿元的市场蛋糕将初具雏形。而在“十三五”时期,土壤修复、水质监测以及第三方治理等市场的迅速崛起,环境监测领域也将迎来产业进一步增容。
业界普遍认为,环保税的推进将助力环境污染点监测直接受益,设备投资增加,并以税收杠杆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另据中央财经大学估计,环保税开征后,预计每年环保税征收规模可达500亿元。
(责任编辑:金利同建w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