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是一种环境新型污染物,通常认为其尺寸范围在 1 µm - 5 mm 之间。据估计,全球塑料产量为 3 亿吨,而大约 10% 的塑料最终会进入环境,这些塑料废物,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最终形成微塑料。
化妆品、清洁用品以及纺织品中塑料微球或纤维的排放也是重要的微塑料来源。海洋是所有微塑料的全球汇集区,每年估计有 800 万吨塑料进入海洋。从赤道海域到南北极,从海洋的表层到海底沉积物中,都发现了微塑料的踪迹。海鸟、鱼类、底栖动物、浮游动物等海洋生物摄食微塑料后,会损害其消化道或刺激胃肠组织产生饱胀感而停止进食,其所携带的有毒有害物质也会对海洋生物产生不利影响。而在食物链富集作用下,微塑料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不可估量的伤害。
微塑料对生态环境的毒害作用,不仅仅来源于塑料本身和生产塑料过程中的添加剂,如双酚 A 和邻苯二甲酸酯等,还包含由于疏水性而吸附于微塑料上众多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也会随微塑料进入生物体内从而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带来潜在的威胁。微塑料与这些污染物的毒性关系,是微塑料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来自西班牙 Santiago de Compestela 大学的 Benito Quintana 教授团队将 GC/Q-TOF 和 LC/Q-TOF 结合在一起,对暴露于海洋环境中与微塑料相关的添加剂和污染物进行筛查,并考察了这些物质对微塑料的吸附和解吸动力学。研究者在 8 周时间内在马洛卡岛附近海域内采集 3 mm 的微塑料颗粒,经超声萃取后,分别采用 Agilent 6550 LC/Q-TOF 和 7200 GC/Q-TOF 高分辨质谱对样本中相关污染物进行靶向和非靶向定性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