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聚氰胺、苏丹红、工业明胶到牛肉膏、羊肉精,非法食品添加事件是当下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和盲点。昨天,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代表前往浦东开展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调研时,部分来自基层的代表反映,目前卫生部门公布的非法食品添加剂目录中,近半缺乏检测标准。专家呼吁,改变食品监管跟着媒体曝光走的现状,关键在于尽快使本市食品检测标准跟上新型食品违法犯罪的脚步,变曝光后监管为主动检测。
今年2月,美国赛百味被曝光在其面包中添加名为偶氮甲酰胺(ADA)的工业发泡剂,之后星巴克承认其在华出售的面包制品中同样含有该成分。偶氮甲酰胺(ADA)一般是被用于添加在鞋底当中,而中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其并无制约。
浦东新区正处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中,也遇到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滞后带来的执法困境。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局长陈彦峰表示,一些食品安全检测标准的制定相对滞后,卫生部门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公告中,对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种类有了明确规定,但禁止添加的物质中近一半没有相关检测标准,导致执法过程中缺乏依据。该局在近期检查中发现某市场销售的水产品甲醛含量较高,但由于缺乏标准,无法认定该物质是否为人为添加,对甲醛含量较高食品如何处理又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导致至今还难以定性处罚。
专家表示,《食品安全法》目前正在修订中,如果随着科技的进步,发现以前不能检测而目前来看存在风险的各类添加剂,新的法律法规作为食品安全的准入定位标准,应当遵循时代前进的步伐,进行随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