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销售实验室分析仪器职业安全卫生环境监测设备,突发应急监测及相关技术咨询,全国服务热线:010-62994980

德图讲解食品冷链中的温度控制

时间:2025-07-01 11:24来源:金利仪器 作者:金利仪器 点击: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 食品安全 和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食品冷链行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食品冷链涉及多个环节,从生产、运输到销售,都需要严格控制温度,以确保食品的新鲜度、口感和营养价值。本文将深入探讨食品冷链中的温度控制问题,分析冷链中的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食品冷链行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食品冷链涉及多个环节,从生产、运输到销售,都需要严格控制温度,以确保食品的新鲜度、口感和营养价值。本文将深入探讨食品冷链中的温度控制问题,分析冷链中的常见问题、温度控制点、相关法规政策,以及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食品冷链:概念与重要性
 
食品冷链是一种系统工程,要求冷藏冷冻类物品从生产、贮藏运输到销售,直至消费前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以确保物品质量和性能。它涵盖的产品种类繁多,包括初级农产品(水果、蔬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激凌和奶制品、快餐原料)以及特殊商品(药品、生物供体、血液)。
 
食品冷链的意义重大,不仅关乎健康,还影响着经济效益。冷链通过控制微生物生长,确保食品安全;能抑制亚硝酸盐含量升高,影响蔬菜品质;降低酶活力,抑制脂肪酸败,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在经济效益方面,冷链有助于降低产品损耗,保证产品质量,促进反季销售。例如,我国每年蔬菜产量约3亿吨,水果产量约6000万吨,但物流环节损失率高达25%-30%,导致果蔬腐烂8000万吨,造成800亿元的损失。通过完善冷链,可以有效减少这些损失,提高产品的市场价值。
 
01冷链中的温度控制点
 
不同物流类型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常温物流不需要对产品温度进行控制;恒温物流如化妆品需零上20℃恒温,巧克力需零上14℃恒温,葡萄酒需零上14℃或18℃恒温、恒定湿度;高温冷链物流或冷藏链需将产品温度控制在0℃至4℃或6℃之间,如蔬菜、水果、新鲜牛奶、冷鲜肉等;低温冷链物流或冷冻链则需将产品温度控制在-18℃或-20℃,如冷冻肉类、速冻食品、冰激凌等。
 
在冷链环节中,包括一次运输、长短途运输、配送、销售包装材料处理、冷库、配送中心、零售商、消费者等,全程都需要温度控制。例如,果蔬冷链涉及采收、预冷、冷藏、冷链运输车、配送中心、加工中心、冷藏运输、超市冷库、门店陈列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温度。采收时要根据产品的生长阶段和成熟度进行判断,预冷则是将刚采收后的农产品的中心温度从田间环境温度快速降到适合冷藏运输和低温仓储温度的过程。包装也分为贮运包装和销售包装,前者注重便于运输、防止损伤、保持水分、便于通风和冷却,后者则更注重造型美观、便于陈列和携带。
 
02冷链中的常见问题
 
冷链中的常见问题包括“最先一公里”产地预冷和“最后一公里”城乡配送难题。此外,冷链断裂会导致温度超过允许波动范围,微生物生长速度加快,易腐食品质量损失加重,且质量损失是不可逆的。例如,低温储藏可以抑制亚硝酸盐含量的升高,而常温存放则可能导致其含量迅速上升。在易腐品冷链断裂后,即使温度重新回到最佳贮藏温度,质量损失也无法挽回。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昆明“学校臭肉事件”。因冷链控制不当,导致2批次植物黄油过氧化值超标。这起事件不仅引起了家长的不满,也暴露了冷链管理中的漏洞,凸显了温度控制在冷链中的重要性。
 
03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致力于构建“三级节点(国家骨干基地+产销集配中心)、两大系统(国内国际)、一体化网络”的“321”运行体系,聚焦生鲜和医药,解决城乡配送难题。在基础设施方面,扩大冷库容量(2022年达1.8亿立方米)、新能源冷藏车(2021年28.7万辆)等装备规模;技术创新方面,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移动冷库+集配中心”等新模式;绿色发展方面,响应“双碳”目标,提升资源利用率。
 
04冷链物流的现状与挑战
 
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2023年冷库总容积约2.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4.7%。2022年中国生鲜冷冻食品冷链存储运输总量约为2.6亿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冷链仍存在可渗透空间,食品损耗较大,冷链流通率较低。例如,我国食品损耗率高达25%,而发达国家仅为10%左右;冷链流通率我国为41%,发达国家平均达到95%。
 
05冷链物流卫生规范与流程
 
2021年3月11日起实施的冷链行业首个强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对交接、运输配送、储存、人员管理和制度、追溯和召回、文件管理等作了详细规定。如交接时应测量食品温度,控制作业环境温度,查验运输工具温度等;运输过程中温度应实时连续监控,超温时要采取纠正行动和应急措施。
 
06冷链物流的技术要求与发展趋势
 
在冷链运输车方面,要安装行驶温度记录仪,规定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精度等要求。例如,9.6m以下车型温度传感器应安装于冷风机的回风口正下方,箱体后部距后门800mm处;9.6m及以上车型则需在冷风机的回风口正下方,距箱体前部1/3位置、距箱体前部2/3位置,以及箱体后部距后门800mm处安装温度传感器。冷库技术规范涵盖温湿度测定装置的安装位置、精度、数据采集和记录、维护校准等方面。例如,温湿度测定装置应安装在能反映食品温度或平均温度的位置,建筑面积大于100m²的冷库,温度传感器或温度记录仪数量不少于2个。
 
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包括新能源化、专业化、智能化、绿色化。新能源冷藏车受到国家政策支持,技术发展和基础设施落地将推动其成为增长主要来源;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等将助力智能化发展;同时,环保制冷剂排放符合国家“双碳”目标。在冷链运输车的发展趋势中,新能源化成为一大亮点。2024年新能源车销售量同比增长350.8%,国家政策补贴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势。不同场景下,短途、长途运输对冷藏车的要求也各有不同。专业化方面,生鲜冷链和医药冷链对运输条件和设备的要求更为严格,需要更精准的温度控制和更完善的追溯系统。智能化则体现在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冷链物流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运输路线、预测设备故障等,提高运营效率和安全性。绿色化强调使用环保制冷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
 
案例分析
 
✓ 案例一
 
某超市冷链运输车因频繁开启关闭车门导致厢内温度波动,威胁产品安全。这凸显了在实际操作中,细节管理的重要性。为避免此类问题,超市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优化运输路线和配送计划,减少停车和开门次数;二是对运输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对冷链管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三是安装温度自动调节装置和报警系统,一旦温度出现异常,能及时发出警报并自动调整温度。
 
✓ 案例二
 
冷库中误关电源或开门导致库温升高,影响冷冻食品中心温度。这提醒我们要加强冷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首先,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维护冷库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其次,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操作规范性;最后,配备备用电源系统,以防突发停电情况导致冷库温度失控。
 
结语
 
食品冷链中的温度控制至关重要,它不仅关乎食品安全与营养,还影响着经济效益。通过不断完善冷链技术、加强卫生规范、推动创新发展,我们能够构建更加可靠的冷链系统,守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助力食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让我们共同关注食品冷链,为每一餐的美味与安全保驾护航。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食品冷链物流行业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行业从业者需要紧密合作,共同应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政府也应加强对冷链物流行业的监管和支持,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安全、健康、美味的食品。
 
 
 
 
(责任编辑:金利仪器lyh)
------分隔线----------------------------
footline